陈环会长在3月20日举行的广东砖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就广东砖未来的发展所作的思考,发表了讲话,引起大家的关注。现将陈会长讲话摘录登载。

很高兴能与诸位共同探讨陶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今天,专家与企业家们分享的深刻见解和实战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本次会议的内涵,令我们深受启发。在此,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我的思考,概况为三个方面的重要内容跟大家探讨。
一、认清形势
谈及行业形势,大家往往容易聚焦当前的困难,如房地产深度调整带来的压力。这类话题虽易引发共鸣,却不应成为我们的关注点,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要认清形势。在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趋势的当下,我们要结合中国国情与行业实际,看清自身的优势,研究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广东陶瓷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重走内卷、价格战的老路已无可能,与第三世界国家拼成本也毫无优势。因此,精准洞察形势的关键,在于明晰自身优势,找准未来方向。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深入理解行业形势,更好地发挥优势。许多专家和企业家提出的绿色化发展、“双碳”目标等,虽会带来一定压力,但也能激发动力,催生附加值,助力我们聚焦优势。从这一角度出发,企业将更易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二、转变认识、转变观念
认清形势需结合企业、行业和国家的发展阶段与优势,而转变认识、转变观念则更为艰难。前年在北京举行的行业转型升级研讨会上,大家指出一个问题,就是当前我们的能耗考核标准对陶瓷行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紧箍咒,不利于我们高质量发展。后来北京方面的专家提出的概念,使我们认识到社会上认为我国陶瓷的能耗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数倍的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人家是用万元产值能耗,而我们是用单位产量能耗来衡量,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采用的衡量标准不同,万元产值能耗或许更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这启示我们,要在顺应绿色低碳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如何争取更合理的考核标准,贴合产业实际。
“广东砖”是市场对广东40多年来推动社会进步的品牌认可,我们应倍加珍惜,避免滥用。制定广东砖标准时,要转变观念、转变认识,不能仅依赖技术性能标准,而应充分考虑其40多年来积累的产品、技术、装备创新以及品质口碑等丰富内涵。只有共同规范市场行为,才能持续享受广东砖的品牌红利。
曾经有媒体问我,为何广东砖品质优良却卖不出意大利产品的价格。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当产区和国家形象尚未充分树立时,产品性能卓越也难以体现应有的价格。广东陶瓷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已具备将产品附加值转化为价格的条件。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需要丰富的内涵支撑,从而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
三、强化用户思维,推动产业升级
有企业家提到,在过去行业高速发展期,我们借助代理商和产能扩张享受了红利,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始终存在。现阶段,若想获取产品溢价,就必须解决这一难题。以新能源车企为例,其凭借强大的用户思维,精准满足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成功超越传统燃油车企业。陶瓷行业若未来还不解决或不能满足用户需求,一味闭门造车,必将面临严峻挑战。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全行业秉持用户思维,将品牌、创新、装备、个性化生产等要素有机结合,推动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交付环节并非不一定求每个企业都要自己做,但全行业要统一到用户思维上来,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
今天的会议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各位企业家分享的成功案例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协会将继续组织相关活动,为大家创造更多交流合作的机会,共同推动陶瓷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